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延安至黄陵公路扩容工程施工图设计的批复
索引号: | ZDDBG214814 | 发文字号: | 陕交函〔2015〕860号 |
发布机构: | 公文时效: | 有效 | |
名称: |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延安至黄陵公路扩容工程施工图设计的批复 | ||
主题分类: | 陕交函文件 | 发布日期: | 2015-11-16 |
省交通集团:
你公司《关于上报黄陵至延安高速公路扩能工程施工图设计及预算的请示》(陕交建字〔2014〕394号)和施工图设计文件及预算均收悉。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延安至黄陵公路扩容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交公路函〔2014〕417号)批复的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和概算,经审查,批复如下:
一、建设规模和技术标准
(一)延安至黄陵高速公路扩容工程起于延安市安塞县沿河湾镇,与既有包茂线延安至安塞高速公路和延吴线延安至吴起高速公路相接;止于黄陵县崖头庄,与在建的包茂线黄陵至铜川高速公路相接。路线全长154.479公里,建设里程150.628公里(其中界庄至崖头庄段3.851公里由黄陵至铜川项目实施)。
全线设马家沟(枢纽)、枣园、万花、甘泉西、任家台、龙头河(枢纽)、羊泉、隆坊、黄陵西等9处互通式立交,预留东沟1处互通式立交。初设批复中的淌川立交调整为界庄立交,计入铜黄项目。
同步建设互通式立交连接线48.168公里,其中万花连接线8.385公里、甘泉连接线8.731公里、羊泉连接线9.779公里、黄陵西立交连接线21.273公里。
(二)全线采用高速公路技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其中,起点至马家沟1.734 公里利用既有延安至安塞高速公路改扩建为双向八车道,路基宽度41米;马家沟至界庄148.894公里新建为双向六车道,路基宽度33.5米;界庄至崖头庄3.851公里利用在建黄铜高速公路扩建为双向六车道,路基宽度33.5米。桥涵设计荷载为公路-I级,设计洪水频率1/100(特大桥1/300);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其余各项技术指标遵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执行
万花、黄陵连接线采用一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3米;甘泉连接线采用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12米;羊泉连接线采用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3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7.5米。
二、路线
路线起于安塞县沿河湾,与包茂线延安至安塞高速公路顺接并沿既有高速公路改扩建至马家沟,设枢纽立交与长延线延安至延川高速公路相接;设新线经延安市枣园、万花、佛道坪至甘泉,经高哨、乔庄、东沟至富县,经任家台在龙头河设枢纽立交与青兰线(宜川至富县高速公路)相接;经寺仙至黄陵县隆坊镇,向南下塬后上跨秦七铁路至界庄,止于黄陵县崖头庄与黄铜高速公路顺接。
全线共设平曲线129个,平均每公里0.856个交点,平曲线总长113.45公里,占路线总长75%;平曲线最大半径4800米、最小半径700米。
全线共设变坡点190个,平均每公里变坡1.26次,竖曲线总长74.947公里,占路线总长49%;最短坡长398米,最大纵坡3.6%;最小竖曲线半径:凸型12000米,凹型10000米。
路线设计基本贯彻了初步设计批复精神,原则同意在路线布设和平、纵面技术指标采用及平、纵组合设计。
三、路基、路面及排水
(一)路基横断面型式及组成
1.同意整体式路基宽度33.5米:中央分隔带2米,左侧路缘带2×0.75米,行车道为2×3×3.75米,硬路肩2×3米(含右侧路缘带2×0.5米),土路肩2×0.75米。
分离式路基宽度16.75米:左侧土路肩0.75米,左侧硬路肩1米,行车道为3×3.75米,硬路肩3.0米(含右侧路缘带0.5米),土路肩0.75米。
2.原则同意中央分隔带形式采用凸起式,其防眩设施以植物防眩为主。
3.原则同意公路用地范围为路堤两侧坡脚排水沟外边缘以外,或路堑坡口(设置截水沟为截水沟以外)以外2米。
4.项目实施阶段,应认真贯彻落实省厅《关于加强我省公路建设项目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陕交发〔2014〕53号)文件要求,统筹考虑便道、料场、预制场、搅拌站等临时设施,加强节约集约用地措施,严格控制用地。
(二)一般路基
1.原则同意填方路基边坡高度小于等于8米路段,路堤边坡采用直线型,边坡坡率为1:1.5。填方边坡高度大于8米路段,设置2米宽变坡平台,上部坡率1:1.5,下部坡率1:1.75。
2.原则同意黄土挖方边坡高度小于或等于10米时,采用直线型边坡一坡到顶,边坡坡率1:1;高度大于10米时,采用台阶型边坡,边坡坡率1:0.5~1:1,分级高度3~8米,平台宽度不小于3米。实施中应做好高边坡专项施工方案,加强边坡保护及汛期防冲措施,防止坍塌及水毁破坏。
3.原则同意路基填料采用路基挖余方、隧道弃渣、天然砂砾、石灰土填筑。实施中应加强路基挖余方、隧道弃渣的利用,严格控制填料粒径和路基压实度,确保路基质量。
4.马家沟、龙头河枢纽立交与既有包茂、青兰高速公路路基加宽段,应加强路床及路面的拼接处理,做好施工中交通安全保畅工作。
(三)特殊路基及不良地质
1.原则同意湿陷性黄土路段,根据湿陷等级、湿陷起始压力、湿陷土层厚度及层位分布,结合路基填土高度、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大小,采用强夯、灰土垫层和灰土挤密桩等地基处治措施。实施中应按照动态设计要求,结合现场地形完善排水系统设计,确保排水系统畅通。
2.原则同意王村、任家台、二郎山、东沟、马岔沟、油粉沟、万花及枣园立交区等过湿土的路段,根据过湿土厚度及分布范围,结合路基填土高度等因素,采用挖除换填块、片石或碎石垫层和水泥搅拌桩等处治措施。
3.原则同意采用抗滑桩、抗滑挡墙、削方卸载、反压回填等综合处治措施进行滑坡治理。实施中应制定滑坡治理专项施工方案,做好滑坡区内施工便道、截排水等设施,严格施工工艺、工序的控制,强化动态设计,并完善安全应急预案,加强日常监测,确保安全。
(四)路基防护
原则同意路基防护工程按照工程防护与植物防护相结合的原则,采用浆砌或片石混凝土挡土墙、植草护坡、锚杆框架梁、拱形骨架护坡(骨架内培土、植草绿化)、护面墙等综合防护措施。实施中应严格控制材料规格及质量,做好防护工程之间及与相邻工程的衔接。
(五)路基、路面排水
1.原则同意路基排水采用边沟、盲沟、急流槽、纵向涵、渗沟、蒸发池、截水沟、仰斜排水孔、沉淀池排水暗管等相结合的综合排水方案。实施中应做好各设施之间的相互衔接,确保排水系统通畅。
2.原则同意路面采用集中排水,当路基填高小于3米时,设置集水槽及急流槽将水集中排至路堤边沟;当路基填高大于3米时,路面水通过骨架护坡分散排出。超高路段排水通过在中央分隔带超高内侧设置纵向集水槽、集水井(窨井)、横向排水管等设施将路面水排至路侧边沟中。路面面层渗水通过土路肩设置透水混凝土路边石排除。
3.实施中应做好龙头河、马家沟互通式立交区域内的综合排水系统与已建成的青兰、包茂及延延高速公路的排水系统衔接,确保枢纽立交区域排水畅通。
(六)取弃土场
全线设取土场12处,弃土场47处。取(弃)土场设计考虑了相关排水、防护、造田、植被恢复及复耕等因素,执行了初步设计批复,原则同意其设计。
实施中应加强取弃土场施工监督管理,做好排水、防护、植被恢复及复耕等工程,防止发生水土流失。
(七)路面
原则同意全线主线、立交匝道上面层采用橡胶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采用改性沥青混凝土;收费站广场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隧道采用沥青混凝土复合式路面。
1.主线、服务区匝道、马家沟及龙头河枢纽立交路面结构厚度76厘米。即4厘米橡胶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上面层、6厘米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中面层、12厘米粗粒式沥青碎石(ATB-30)下面层、36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8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其中,主线硬路肩路面结构上、中面层与行车道相同,下面层采用与行车道等厚度的级配碎石铺筑,底基层采用上路床材料填筑。
2.万花、枣园、甘泉西、任家台、羊泉、隆坊、黄陵西等互通式立交匝道路面结构厚度62厘米。即4厘米橡胶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上面层、6厘米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中面层、12厘米粗粒式沥青碎石(ATB-30)下面层、20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3.收费广场路面结构厚度66厘米,即26厘米钢纤维混凝土面板、20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4.隧道路面结构厚度54厘米。即4厘米橡胶沥青混凝土(AC-13)上面层、6厘米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中面层、24厘米水泥混凝土基层、20厘米水泥处置碎石底基层。
5.万花连接线路面结构厚度65厘米,即4厘米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上面层、7厘米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下面层、36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8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6.甘泉立交连接线路面结构厚度49厘米,即4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上面层、5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下面层、20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7.羊泉立交连接线路面结构厚度46厘米,即4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面层、20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2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8.黄陵西立交连接线路面结构厚度66厘米,即26厘米钢纤维混凝上面层、20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四、桥梁、涵洞
全线主线共设桥梁37648米/155座(全幅,下同),占路线总长25%,其中,特大桥7931米/8座、大桥27565米/100座、中桥2056米/40座、小桥96米/7座;涵洞219道。桥梁、涵洞总体设计合理,执行了初步设计批复,原则同意其设计方案(详见附件二)。
(一)特大桥
1.原则同意右幅K140+260、左幅K140+280庙咀沟特大桥,上部结构右幅采用59×20米、左幅采用63×20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柱式、肋板式台,钻孔灌注桩基础;桥梁全长右幅1186米、左幅1266米。
2.原则同意左幅K99+850岳屯沟特大桥,上部结构采用34×30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柱式、肋板式台,钻孔灌注桩基础;桥梁全长1027米(半幅)。
3.原则同意右线K82+519府村川特大桥,上部结构采用26×20+19×30+10×20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柱式、肋板式台,钻孔灌注桩基础;桥梁全长1296米(半幅)。
4.原则同意K39+344葫芦河特大桥,上部结构采用4×50+5×(3×50)(T梁)+2×(4×30)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T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薄壁空心墩,柱式台,钻孔灌注桩基础;桥梁全长1198.56米。
5.原则同意K37+140董家沟特大桥,上部结构主桥采用(65+2×120+65)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引桥采用30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薄壁空心墩,柱式、肋板台,钻孔灌注桩基础;桥长1097米。
6.原则同意K14+041淤泥河特大桥,主桥上部结构采用(75+3×140+75)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引桥上部结构采用40米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薄壁空心墩,柱式台,钻孔灌注桩基础;桥长右幅1098米、左幅1178米。
7.原则同意右幅K6+982.10、左辐K6+956.60上跨秦七铁路特大桥,上部结构右幅采用23+5×29.7+40+12×30+7×28.3+28.4+10×27.8+28+8×39.1+40+3×40+23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左幅采用23+6×28+40+13×29.2+5×28.2+2×28.3+28.4+10×27.8+2×35.9+7×38.9+4×40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钻孔灌注桩基础,重力式台、扩大基础;桥长右幅1614米、左幅1639米。
(二)大、中桥
1.原则同意K33+616桃园大桥,上部结构主桥采用(55+2×100+55)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引桥采用30米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薄壁空心墩,柱式台,钻孔灌注桩基础;桥长438米。
2.原则同意K27+230李家洼大桥,上部结构主桥采用(75+3×140+75)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引桥采用30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薄壁空心墩,柱式台,钻孔灌注桩基础;桥长907米。
3.原则同意右幅K26+345、左幅K26+385谢家坬大桥,上部结构右幅采用5×20+4×50(T梁)+2×20米、左幅采用2×20+4×50(T梁)+3×20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T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薄壁空心墩,柱式台,钻孔灌注桩基础;桥长右幅346.02米、左幅306.02米。
4.原则同意K21+605桥子沟大桥,上部结构主桥采用(75+2×140+75)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引桥采用30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薄壁空心墩,柱式台,钻孔灌注桩基础;桥长677米。
(三)原则同意全线其它大中桥梁,上部结构采用20、30、40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薄壁空心墩,柱式、扶壁式、肋板台,钻孔灌注桩基础。
(四)实施中做好桥头排水及防护措施,确保桥梁工程安全。
(五)应加强连续刚构等特殊结构桥梁的施工组织设计,强化施工过程监控,严格工艺、工序控制,确保桥梁结构安全。
(六)位于陡峭山坡上的桥梁,实施中应根据岸坡陡缓程度、岩土结构及稳定情况以及施工期坡面破坏程度等因素,按照动态设计要求,合理采用防护、支挡措施,及时进行岸坡防护,确保岸坡稳定和桥梁运营安全。
(七)小桥、涵洞
原则同意小桥上部结构采用跨径10、13米钢筋混凝土空心板,下部采用柱式、薄壁式桥台,桩基础。
原则同意涵洞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箱涵等型式,洞口采用八字墙、竖井等型式。
五、隧道
全线共设置隧道25125米/18座(双洞,下同),占路线总长17%,其中长隧道 22055米/13座、中隧道2226米/3座、短隧道844米/2座。隧道总体设计合理,执行了初步设计批复,原则同意其设计(详见附件三)。
(一)原则同意主线隧道建筑限界净宽-14.5米(0.75米检修道、0.5米左侧侧向宽度、3×3.75米行车道、1米右侧侧向宽度、1米检修道),净空限界高度5米,衬砌断面内轮廓采用三心圆方案;马家沟枢纽立交H、G匝道脑半梁隧道建筑限界净宽-10.25米(0.75米检修道、0.5米左侧侧向宽度、2×3.75米行车道、0.75米右侧侧向宽度、0.75米检修道),净空限界高度5米,衬砌断面内轮廓采用单心圆方案。
(二)原则同意车行横洞采用净宽4.5米,净高5米的曲(直)墙式断面,车行横洞与行车方向夹角为60°,其底面与主洞路面平齐。人行横洞采用净宽2.0米,净高2.5米的直墙式断面,人行横洞与行车方向夹角为90°,其底面与检修道盖板顶面平齐。
(三)原则同意隧道初期支护方案。洞口段围岩超前支护采用超前管棚周壁预注浆支护,初期支护采用径向系统锚杆、钢拱支撑配合喷射混凝土形成整体;Ⅳ、Ⅴ级围岩采用超前小导管周壁预注浆、径向系统锚杆、钢拱支撑配合喷射混凝土形成整体。
原则同意隧道二次衬砌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隧道洞口加强段、Ⅴ级浅埋段围岩、Ⅴ级深埋段围岩段、Ⅳ级围岩土质段等二次衬砌厚度60厘米,Ⅳ级围岩石质二次衬砌厚度50厘米。
(四)原则同意隧道装饰方案。侧壁检修道往上喷涂3.0米高无机防水涂料,侧壁3.0米以上至拱顶喷涂无机浅色系涂料,侧壁在检修道往上1.8米高处涂刷30厘米宽荧光漆腰带,检修道喷涂黄黑相间无机涂料。
(五)小圆子、王村、刘家塬、二郎山、剪子岔一、二号、府村川、墩梁、中马岔、洞子梁等黄土隧道,应做好隧道施工组织方案,加强实施中动态设计,根据掌子面实际地质情况,合理确定围岩分级及支护参数,避免出现仰拱上浮、二衬开裂等问题,确保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
(六)隧址处地质复杂,施工中要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强化监控量测,重视变形观测,严格工序、工艺要求,完善施工措施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
(七)原则同意全线隧道照明设计,枣园隧道采用LED照明,其余隧道采用高压钠灯照明。其中,脑半梁隧道为拱顶侧偏单排布灯外,其余隧道为双侧布灯形式。
(八)原则同意隧道防排水采用“防、排、截、堵”相结合的综合处治措施。实施中应严把原材料进入关,严格执行工艺工序,强化现场监督管理,应做到隧道内排水通畅、防水可靠、不渗不漏、基本干燥,确保隧道运营安全。
六、交叉工程
全线设互通式立交9处,分离式立交31处,天桥14处,通道141处。互通式立交等交叉工程总体设计合理,执行了初步设计批复意见精神,原则同意其设计。
(一)互通式立交
1.同意马家沟枢纽立交采用复合式枢纽,与既有延安至安塞、延安至延川高速公路相接。N匝道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其余匝道设计速度40~70公里/小时;匝道平曲线最小半径60米(F匝道),最大纵坡3.5%(J匝道)。匝道路基宽度单向单车道8.5米(E、F匝道)、双车道10.5米(I、J匝道)和13米(H、G匝道),对向分隔四车道24.5米(N匝道)。单车道匝道减速车道采用直接式,最小长度212米(E匝道),单车道加速车道采用平行式,最小长度251米(F匝道);双车道H、G匝道加、减速车道采用直接式,用辅助车道与沿河湾枢纽立交贯通。
该立交中,与延安至安塞高速公路相接的E、F、G、H、I、J匝道和与延安至延长高速公路相接的N匝道工程及费用计入本项目实施,其余A、B、C、D匝道工程在延延项目中实施。
2.原则同意枣园互通式立交采用匝道下穿主线的A型单喇叭。匝道设计速度35~60公里/小时,匝道平曲线最小半径41米(C匝道),最大纵坡3.7%(B匝道)。匝道路基宽度单向单车道9.5米(A、B、C、D匝道),对向分隔双车道17.5米(E匝道)。立交匝道减速车道采用直接式,最小长度218米(A匝道);加速车道采用平行式,最小长度281米(C匝道)。
被交线省道303采用二级公里技术标准改建,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10米,改建长度656米。
3.原则同意万花互通式立交采用匝道下穿主线的T形。匝道的设计速度为40~60公里/小时,平曲线最小半径60米(D匝道),最大纵坡4%(B匝道)。匝道路基宽度单向双车道10.5米(A、B、C、D匝道)。立交匝道减速车道采用直接式,最小长度223米;加速车道采用平行式,最小长度293米(C匝道)。
4.原则同意甘泉西互通式立交采用匝道上跨主线的A型单喇叭。匝道设计速度40~60公里/小时,平曲线最小半径50米(C匝道),最大纵坡3.61%(A匝道)。匝道路基宽度单向单车道9.5米(A、B、C匝道)、双车道10.5米(D匝道),对向分隔三车道18.5米(E匝道)。立交匝道减速车道采用直接式,最小长度220米(D匝道);加速车道采用平行式,最小长度280米(C匝道)。
被交线甘志路采用三级公路技术标准改建,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8.5米,改建长度382米。
5.原则同意任家台互通式立交采用匝道上跨主线的A型单喇叭。匝道设计速度35~60公里/小时,平曲线最小半径45米(C匝道),最大纵坡3.45%(E匝道)。匝道路基宽度单向单车道9.5米(A、B、C、D匝道),对向分隔双车道15.5米(E匝道)。立交匝道减速车道采用直接式,最小长度222米(D匝道);加速车道采用平行式,最小长度280米(B、C匝道)。
被交线国道309采用三级公路标准改建,设计速度3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7.5米,改建长度220米。
6.原则同意龙头河枢纽采用主线下穿青兰高速的A型双喇叭。匝道设计速度40~60公里/小时,平曲线最小半径55米(C匝道),最大纵坡3.5%(A1匝道)。匝道路基宽度单向双车道10.5米(A、B、C、D 、A1、B1、C1、D1匝道),对向分隔四车道19.5米、六车道26.5米(E匝道)。立交匝道减速车道采用直接式,最小长度208米(A1匝道);加速车道采用平行式,最小长度261米(C1匝道)。
宜川至富县高速公路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改建长度1089米。
7.原则同意羊泉互通式立交采用匝道下穿主线的A型单喇叭。匝道设计速度35~60公里/小时,平曲线最小半径40米(C匝道),最大纵坡3.5%(A匝道)。匝道路基宽度单向单车道9.5米(A、B、C、D匝道),对向分隔双车道路基宽度19.5米(E匝道)。立交匝道减速车道采用直接式,最小长度226米(D匝道);加速车道采用平行式,最小长度300米(B、C匝道)。
被交线富寺公路采用二级公路标准改建,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10米,改建长度1058公里。
8.原则同意隆坊互通式立交采用匝道上跨主线的A型单喇叭。匝道设计速度35~60公里/小时,平曲线最小半径50米(C匝道),最大纵坡3.5%(C匝道)。匝道路基宽度单向单车道9.5米(A、B、C、D匝道)、对向分隔四车道19.5米。立交匝道减速车道采用直接式,最小长度221米(A匝道);加速车道采用平行式,最小长度300米(B、C匝道)。
黄直公路采用二级公路标准改建,设计速度为4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12米,改建长度530米。
9.原则同意黄陵西互通式立交采用匝道下穿主线的变异T形。匝道设计速度40~60公里/小时,平曲线最小半径95米(A匝道),最大纵坡3.5%(C匝道)。匝道路基宽度单向双车道10.5米(A、B、C、D匝道)、对向分隔六车道26.5米(E匝道)。立交匝道减速车道采用直接式,最小长度236米(A匝道);加速车道采用平行式,最小长度300米(C匝道)。
(二)分离式立交
全线设分离式立交31处,其中与铁路交叉1处(利用主线桥梁上跨秦七铁路),与公路交叉30处(利用主线桥梁上跨23处,主线下穿7处)。分离式立交被交线和桥梁设计方案合理,原则同意其设计。
1.原则同意K18+194.807处主线下穿地方路分离式立交桥上部结构采用14+2×25+14米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柱式台,桩基础,桥长84米,桥面净宽11米。被交线按二级公路改建,路基宽度8.5米,长度430米。
2.原则同意K21+041.496处主线下穿地方路分离式立交桥上部结构采用2×30米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柱式台,桩基础,桥面净宽7米,桥长56米。被交线按四级公路改建,路基宽度6.5米,长度490米。(隆坊立交A匝道K0+433.302下穿该地方路分离式立交桥,上部结构采用1×30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柱式台,桩基础,桥长36米)
3.原则同意K25+103.675处主线下穿地方路分离式立交桥上部结构采用16+2×26+16米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柱式台,桩基础,桥面净宽7.5米,桥长91米。被交线按三级公路改建,路基宽度8.5米,长度600米。
4.原则同意K29+956.733处主线下穿地方路分离式立交桥上部结构采用2×30米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下部采用柱式墩、柱式台,桩基础,桥面净宽11米,桥长66米。被交线按二级公路改建,路基宽度12米,长度600米。
5.原则同意K30+718.035处主线下穿地方路分离式立交桥上部结构采用2×30米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下部采用柱式墩、柱式台,桩基础,桥面净宽11米,桥长66米。被交线按二级公路改建,路基宽度12米,长度222米。
6.原则同意K34+006.870处主线下穿地方路分离式立交桥,上部结构采用4×20米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下部采用柱式墩、柱式台,桩基础,桥面净宽7米,桥长86米。被交线按四级公路改建,路基宽度6.5米,长度600米。
7.原则同意K45+079.360处主线利用现有青兰高速公路主线桥梁下穿。
(三)天桥、通道
全线设天桥14处;设通道141处,其中新建47处、利用主线桥孔及涵洞兼过人94处。天桥、涵洞总体设计合理,原则同意其设计。
1.原则同意K16+322.607天桥,上部结构采用4×20米管翼缘组合梁,下部结构采用板式墩、柱式台,桩基础,桥面宽6.5米,桥长86米;K18+496.141天桥,上部结构采用2×28米波形腹板组合梁,下部结构采用板式墩、柱式台,桩基础,桥面宽4.5米,桥长62米。
2.原则同意其余天桥上部结构采用14~32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结构采用板式、柱式墩、台,桩基础,桥面宽度及被交线路基宽度与既有道路同宽。
3.原则同意通道采用6~8米钢筋混凝土空心板、钢筋混凝土箱式结构,轻型、薄壁式台,扩大和桩基础。实施中应做好被交线排水系统施工,避免出现通道积水问题。
七、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一)安全设施
标志、标线(含突起路标)、护栏、隔离设施、桥梁防抛网、视线诱导设施、防眩设施、里程牌、公路界桩、百米牌等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执行了部颁规范及省厅有关文件精神,原则同意其设计。
(二)收费系统
原则同意采用分中心——管理所——收费站三级管理模式,封闭式收费制式,全线匝道收费站各设置1入1出ETC车道,各收费站均采用收费车道进行超限检测。
(三)监控系统
采用分中心——外场监控设备两级传输模式,对互通式立交、特大桥、连续下坡、隧道、服务区等实施重点监控。道路监控共设置门式可变情报板12套,悬臂式可变情报板7套,微波车辆检测器14套,道路摄像机97套(其中高清摄像机12套),服务区信息发布屏24台,服务区触摸查询一体机6台,气象检测器3台,交通信号灯2套,I类交调站3台。
(四)通信系统
主干网采用STM-16等级的SDH光纤数字同步传输网络,综合业务接入网采用STM-4等级SDH传输设备。干线通信设备配置三个传输方向,一个与延靖高速公路安塞管理所连通,实现业务数据传输至北网中心,一个与西铜二通道的西耀分中心连通,实现我省南北网的连接,一个与青兰线富县管理所连接,实现程控交换机语音业务。主干通信管道采用8孔硅芯管,隧道段增加2孔硅芯管。
(五)房建设施
全线设1处通信监控分中心(枣园),3处通信监控所(隆坊、富县、枣园),7处匝道收费站(黄陵西、隆坊、羊泉、任家台、甘泉西、万花、枣园),2处隧道管理站(富县、枣园);3处养护工区(隆坊、富县、万花);3处服务区(黄陵北、甘泉(原名东沟)、延安西(原名佛道坪)),1处停车区(羊泉,原名鱼溪河),1处交警营房(富县),其中,枣枣园通信监控分中心与通信监控所、枣园匝道收费站合建,隆坊通信监控所与匝道收费站、养护工区合建,富县通信监控所与养护工区、隧道管理站合建,与交警营房同址分建。核定全线管理养护及服务设施建筑面积为61791平方米,占地751.2亩(详见附件4)。
八、 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
(一)环境保护
原则同意对生态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等保护措施。全线设置15处共7200延米声屏障,其余环境敏感点采用降噪林带、隔声窗等措施。实施时应重视取、弃土场的复耕或绿化措施,避免水土流失,加强施工及运营期间的废水、污水的收集处理排放,切实做好施工区域的生态恢复工作。
(二)景观设计
原则同意主线路侧、中央分隔带、边坡及立交绿化设计方案,栽植树木、撒播混播草、打穴钻孔植草等进行绿化。实施时应优先选用适宜当地自然环境生长的等乡土植物,保持与周围植被、景观的协调性。
九、预算
本项目施工图设计预算编制基本符合部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JTGB06-2007)和交通运输部及我省有关定额、管理规定。
(一)核定建筑安装工程费17,574,602,863元。
(二)核定设备及工具、器具购置费285,686,992元。
(三)核定研究试验费5,300,000元。
(四)核定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费279,180,241元。
核定本项目施工图设计预算金额为21,632,549,300元(含建设期贷款利息1,455,288,410元)。
十、其他
(一)根据省厅《关于黄陵至铜川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的批复》(陕交函[2013]646号)文件精神,本项目崖头庄至界庄(延黄K0+381.255=黄铜K156+419.202)3.851公里由黄陵至铜川项目实施,经工程费用拆分计算,确定本项目应拨付黄陵至铜川项目1506万元。
(二)黄陵西连接线和甘泉连接线延伸段有关事宜,由你公司与地方政府协商确定。
请据此批复,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切实落实“五化”实施方案,加强工程管理和变更设计管理,强化工程监理,确保工程质量,严格控制投资,确保按期建成通车。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
2015年9月23日